以退为进,“外挂”生活空间——金桥金鼎天地14#地块项目

在上海,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大量年轻人才的流入,许多传统城市空间已经无法与当代的新生活方式、办公模式相匹配。如何面向城市的未来方向、通过城市建筑设计规划的方式解决日益尖锐的住房矛盾、灵活多变的办公需求,为建筑设计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化零为整 | 疏密结合的“城市花园”

金桥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中部,西连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北接外高桥保税区,南接张江高科技园区,并将在未来引入先进制造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化功能。而金鼎天地项目所在的基地位于开发区北端,金桥集团计划将此地块打造成为结合浦东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打造产城融合的典范之作。

天华本次负责的地块是整个基地中唯一一块带有居住功能的地块。办公、商业和居住混合的功能属性,一方面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达成产城融合、商住一体的高品质产业园区提供了机会。

在地块的原始城市设计导则中,办公楼和商业分散在基地沿街部分,居住功能的体块横亘其间,将基地从中切断,还有一部分较小的住宅楼散落在基地南侧,整个基地上不同功能相对混合而均质,没有明确的疏密关系。

经过几轮方案的推进,设计师们将原本零散的体量进行了整合,用办公和住宅分别在基地围合出了两个大院落,通过控制办公楼的高密度体量创造足够的公共空间,并将商业全部放置在底层。

相比于原始城市导则,新的体量规划一方面梳理了建筑体量的内外关系,提高了外部空间品质;另一方面也让三大主要功能更加内向地服务于基地内部的人群,保证了内部办公环境和社区生活的积极性。这种城市空间与建筑体量的处理方式鲜明地回应了大城市发展对新兴开发区的需求。

小家大院 | “外挂”生活空间

对于都市生活的年轻人而言,不断攀升的房价显然成为了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较为紧凑的房型越来越受到这一群体的欢迎;而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使得居住空间中的许多传统功能渐渐变得多余起来。许多年轻人不再习惯于在家会客或下厨,在工作之外的娱乐休闲活动更多会在家门之外;同时,人们普遍不愿意把时间消耗在通勤上,许多人甚至会选择在家进行远程办公。

工作、生活、休闲的界线正在模糊化。城市将不再严格按照功能进行空间的区分,虚拟世界会打破时空的限制。

针对这一现象,天华建筑设计师们对住宅部分的户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缩小单个公寓面积,将客厅、厨房等非必要的冗余功能压缩,一方面减少住房成本,另一方面让丰富的多功能社区空间承担这些活动的职能,把除必要的私密性之外的生活空间“外挂”出去。

一应俱全 | 自成一体的“理想城”

本次项目的基地远离上海市中心,与诸多新兴开发区一样,它在现阶段仍然保持着城市化程度较低的面貌,配套服务设施也相对落后。然而,金桥开发区作为上海2040规划蓝图中的城市副中心之一,在未来必将吸引大量年轻人群。如何满足他们除基础的工作、居住以外的其他生活需求,也是本项目在功能布置上的重点之一。

设计师们考虑了多种办公方式与商业配套的结合,将休闲、娱乐、购物和基础设施与社区有机结合,试图在基地上建立全球化的共享办公模式,并满足办公和居住群体的日常生活需求,让人们无需专程到市中心也能享受到大都市生活的便捷与现代。

小尺度的公寓,近在咫尺而形式多样的办公空间,丰富的休闲娱乐社区,亲近自然的绿植和滨水长廊……“共享、沟通、互联”便是本项目叠加在传统城市设计理念上的新愿景,它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宜居宜业的“理想城”,并将最终以时空交融而充满可能性的面貌得以呈现。

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新的城市空间更富内涵,而科技创新带来的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共享型服务、清洁的能源和环境,这些构成了未来智慧城市或社区的美好前景。天华希望通过对建筑和城市空间的积极介入,建立面向未来的生活新方式。

本项目方案经过4个月的时间,在大咖云集的“金鼎•天地建筑概念设计国际创作营”中,从14家世界顶级设计机构19位著名建筑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并成功中标。